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一百九十九章李賡蕓救災之策

關燈
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賡蕓救災之策

當夜阮元便即修書去了嘉興,請李賡蕓南下,錢大昕則留在杭州辦理詁經精舍的興辦事宜,浙江名士得知阮元、錢大昕、孫星衍、王昶四大海內名儒,一時齊聚詁經精舍,又廣招人才講學其間,又怎能不為之心動?一時前往浙江,主動願意講學者不計其數,詁經精舍尚未正式開幕,便已匯聚了段玉裁、張鑒、顧廣圻、陳鴻壽、嚴傑等江南兩浙一大批名士在內,看來距離阮元興學之夢的實現,也只剩下時間問題了。

而李賡蕓在嘉興,也收到了阮元的來信,同時錢大昕擔心李賡蕓為人憨直,竟不從阮元號令,也私下修書一封送到了嘉興,將阮元保薦他升任一事詳加言明。李賡蕓看了兩封來信,自是慚愧難當,對阮元的猜疑之心盡去,反倒是覺得阮元有恩於己,便應當加倍還報。所以收信當日,李賡蕓便收拾了行裝啟程南下,一到浙江撫院,便向阮元賠罪,希望阮元寬恕他上一年的截船之舉。阮元本也不在意這些,又哪裏會為難於他?不僅沒有一句抱怨之言,反倒力讚他盡心奉公,本就應該得到提拔。隨即,阮元也為李賡蕓安排了上座,見他歇息已定,便問起賑災之事來。

“既然中丞誠心相問,下官也定當將下官所知,盡數告知中丞。”李賡蕓的回答非常誠懇,道:“其實下官雖在嘉興,卻也知道中丞入浙江主政半年,已經頗有作為,想來中丞對這賑災之事,也不致一無所知。下官只說下官所見,督撫大員所難及之事,下官大抵清楚,眼下受災最重的三個府,知府尚屬清廉,不至於在他們這一級克扣賑糧。但到了知縣,乃至縣吏這裏,私行克扣之事,便屢見不鮮了。”

“這賑糧發放,最難之處,在於上位者往往不知分發之數,只知發放了事,既然已經放糧,自己便是有功,至於百姓是否得到賑糧充饑,他們有時便不管不問,即便問了,有這許多縣吏從中作梗,他們往往也不清楚。同時,需要施賑的百姓,也往往不知自己應該分發到多少糧食,有時日受一餐,便以為是朝廷盡了賑災之責,卻不知賑災之時,受災最重之人,每日本該日受兩餐。有此‘上不知,下不知’二事,縣吏便極易從中克扣賑糧,對上,便言糧食已經分發,對下,則言每日放賑止有此數,甚至有些百姓,尚未得知官府放賑,便已經餓死了。另外,百姓之中,亦有發放不均之事,有時一些中產之民,明明家有餘糧,尚能生存,卻為了節省自家糧食,冒充貧民前來接受賑濟。可另一方面,有些貧民的口糧,卻也因此被奪了,進而得不到賑糧。如此說來,這官、吏、民三處,卻都要詳加籌備才是。”

“生甫兄,以我之見,這官、吏、民三事,官之一事最為簡易,只需讓各府縣詳查受災百姓,之後我撫院依各地百姓數量,對每縣分發賑糧定下具體數額,縣官見了實數,便不會被屬吏所蒙蔽。若是縣官心術不正,卻也不難,我撫院合藩司早已議定,遣佐雜屬吏前往受災府縣,便衣行事,詢問受災百姓,若有知縣不稱職者,我當即嚴辦。只是不知這次賑災,受災府縣共需多少賑糧呢?”阮元對賑災之事自然也有準備,所以二人一言一語,盡數切中要害。

“中丞,方才我已看過這次受災人數,若各府縣並無隱瞞之事,僅金華、處州、紹興三府,便有三十萬人需要賑濟。除此之外,衢州、嚴州,只怕一些府縣也會出現饑民,若是為了安全起見……想來除了各府自行開倉放賑,皇上那邊,我們還需要四十萬石賑糧,才能讓百姓平安度過災情。”阮元這時已將各府縣相關賑災上報公文都拿到了堂上,是以李賡蕓不過片刻時分,便已清楚受災人數。

“生甫兄歷任府縣,已有多年,我信得過。這四十萬石賑糧,我今日便上疏皇上,請皇上截留漕糧,以備賑濟之用。”阮元道。

“中丞,若說清查府縣官員,如此當以足夠。但在下認為,賑災之要,在於縣吏,這縣吏的清查,卻要更費一番心思。在下多在府縣辦事,相信一個道理,凡政事,需開誠布公,公之於百姓,百姓方知政事始末,奸吏亦難以從中取利。是以這次賑災,中丞務要公示各受災府縣,每處受賑幾月、每人受賑升鬥。依常例,凡受災十分之民,需給賑四個月,八九分之人,給賑三個月,六七分,是兩個月,其餘百姓,亦當蠲免賦稅,以紓緩民力。每一大口每月,受賑米一鬥五升,小口半之。如此受賑雖不充盈,卻也足以讓百姓度過難關了。”李賡蕓所謂大口,大體指的是成年人,小口則是未成年人。阮元聽著,自然也連連點頭,忙招呼過下面屬吏,將李賡蕓所言一一記下。

“生甫兄所言公示之法,確是良策。但依我想來,僅僅依靠公示,卻也不夠,百姓之內,若是還有發放不均之事,又或縣吏從中作梗,對公示賑糧私加變動,這……生甫兄可還有解決之法?”阮元繼續問道。

“若如此,則當於各村盡數公示。”李賡蕓道:“中丞所言不錯,若是公示之事,僅行於府縣,則鄉村百姓大多不知縣中規矩,依然不知自己所應得賑糧之數。所以要公示,就該在受災各村一並公示,當每村立牌子若幹,上書賑濟事宜,先將賑濟之法公之於上,之後,將本村應受賑百姓姓名,盡數寫上,每戶受災如何,人口若幹,應受賑糧之數,都要一一詳列於上。若如此,則百姓一方面清楚了自己應受賑糧多少,另一方面,也清楚本村有無奸民冒充極貧之家,冒領賑糧。中丞方才也說了會遣人查訪其間,那麽若是賑糧發放不夠,百姓自然會告知查訪之人。如此彰明法度,據實放賑,則奸吏刁民,自然無所遁形了。”

“生甫兄所言,實在讓我大開眼界啊。”阮元嘆道:“方才生甫兄所言,我自當一一奉行。卻不知這發放賑糧之外,還需要註意何事呢?”

“官府除了放賑之外,亦需出錢。”李賡蕓道:“放賑之事,所針對的是受災嚴重的災民。但尋常中產之人,或城居百姓,一樣可能因為這場水災而損失嚴重。而且災荒一到,糧價必然暴漲,別的不說,就說在下所見,眼下嘉興已有不少商人,備下糧米,準備高價在災區出售了。中丞不妨想想,若是尋常百姓這半年裏,每日都需要用兩倍的價錢去買米度日,那說不定有些人家,本是中產之家,災荒一過,卻也成了貧民呢?”

“生甫兄不愧是歷任府縣的能臣,今日與生甫兄一語,真是勝讀十年之書。”阮元道:“卻不知生甫兄所言出錢之事,應該如何施行呢?”

“官府需要做的,是兩件事。”李賡蕓續道:“第一,官府應該在受災府縣,公示於眾,商人但凡出售糧食,必須在官府有所記錄。之後,官府依商人出售糧食多少,酌情發給銀錢,作為補償。第二,嚴控糧價,在受災府縣聲明,凡商人出售糧食,一石米不得超過二兩五錢,即便是道路不便的屬縣,也不得超過二兩七錢。若是有商人高價售糧,超過官府定價,則嚴加懲處。如此,商人得官府詳查,便不會私相出售糧食牟取暴利。而他們既然能得到官府的銀錢補助,出售之時,也自會心甘情願,將糧價降下來了。”

“生甫兄,這次賑災之事,我定當將詳盡方案告知皇上,之後具體救濟事宜,只怕也少不了生甫兄為我參酌了。我也會上奏你救災之策,到時候,就由你來調度杭嘉湖道的糧運,若是此次賑災得法,也算你我協力完成一件善事了。”阮元對李賡蕓鄭重答道。其實阮元之意,尚不完全在於所言之事,二人心中自都清楚,若是李賡蕓在這次救災中積極發揮,有實際的政績足以表彰,他升任知府、道員,也就容易了許多,到時候,自有更好的位置來讓他發揮治理特長。是以李賡蕓也謝過了阮元,先行回歸嘉興,為救災之事做準備去了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